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对照的前后测设计,以23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刻板解释偏差研究探讨认知共情、情感共情、“相互依赖”和教育对减轻大学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效果.结果发现:(1)认知共情、情感共情、“相互依赖”和教育因素能够有效地减轻大学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2)“认知共情、相互依赖和教育”比“情感共情”对减轻大学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更有效;“相互依赖”比“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对心理疾病患者消极行为的态度更有效.
推荐文章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大学生
心理疾病污名
自我污名
心理求助
大学生内隐老化刻板印象的情境效应
内隐老化刻板印象
情境效应
AM P
启动
心理疾病污名对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疾病污名
公众污名
自我污名
大学生言语能力及职业成就的刻板解释偏差
内隐
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解释偏差
言语能力
职业成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减轻大学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基于刻板解释偏差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 刻板解释偏差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相互依赖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心理与脑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6
页数 8页 分类号 B842
字数 793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桑青松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42 2122 21.0 4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14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
刻板解释偏差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相互依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特殊教育
月刊
1007-3728
11-3826/G4
大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82-187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53
总下载数(次)
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