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以榆黄蘑(Ple urotusc itrinop ile atus)10个菌株为试验材料,以40%的黑木耳菌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观测菌丝生长速度、发菌速度、菌盖颜色、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农艺性状,评价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各不同的农艺性状为基础,计算不同性状内的变异系数,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黄蘑10个菌株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7%~27%.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性状(27%),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菌柄长度性状(7%).在欧氏距离7.08处,10个菌株被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菌株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综合评价说明,韩CB6(韩引品种)、榆黄蘑2013较适合在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推荐文章
正交试验筛选榆黄蘑最佳工厂化袋栽模式
正交试验
工厂化
榆黄蘑
袋栽模式
优质桑杆榆黄蘑生产的HACCP计划
桑杆
榆黄蘑产品
HACCP计划
新疆野生阿魏蘑菌株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野生阿魏蘑
农艺性状
生物学效率
相关性
12个茶树菇菌株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
茶树菇
菌株
拮抗反应
农艺性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榆黄蘑10个菌株的农艺性状筛选及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榆黄蘑 种质 评价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育种与驯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4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15.06.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2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榆黄蘑
种质
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