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道德生活指向幸福生活。然而道德生活除了带来幸福之外,还有其它副产品。柏拉图讲先有城邦幸福才有个人的幸福,亚里士多德会讲幸福生活是灵魂合于德性的完满实现活动。前者可能会带来极权,后者带来文明对本能的压抑,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果道德生活能获得幸福,有两个前提是:社会是道德的;对本能的压抑减少、快乐是值得追求的。
推荐文章
当代伦理学视野中的孔子德性伦理
德性
规范
孔子
德性伦理
一种基于伦理学的多Agent系统模型
Agent
多Agent系统
伦理学
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中"文学"与"伦理"的不平衡问题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
道德现象
美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道德生活及其缺憾——一种德性伦理学的审视
来源期刊 浙江教育科学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道德生活 幸福 德性 文明 社会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9
页数 3页 分类号 B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波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德生活
幸福
德性
文明
社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教育科学
双月刊
大16开
杭州市学院路35号浙江教育综合大楼50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1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