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高烈度区的消能减震结构,对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和结构附加阻尼比等进行减震与非减震的对比.得出消能减震结构弹性阶段的抗震性能应有明显提高,弹性层间位移角建议调整为非减震的1.3 ~1.5倍为宜,基底剪力宜减少20% ~ 40%.弹塑性阶段抗震性能应有所提高,阻尼器具有抗震“防线”的作用,使主体结构免于破坏或减轻损伤.通过案例分析,结构的各性能目标达到要求,说明在高烈度区采用消能减震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推荐文章
基于损伤性能并考虑主余震作用的消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
消能减震
余震影响
结构损伤
性能目标
地震高烈度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减震层减震效果分析
高烈度地震区
隧道工程
软硬围岩交接段
减震层
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对比与分析
带加强层结构
减震结构
黏滞阻尼器
阻尼
近场脉冲地震波
宿迁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消能减震设计
消能减震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性能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烈度区消能减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烈度区 消能减震 抗震性能 附加阻尼比 时程分析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352.1
字数 50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26/j.issn.1002-8412.2016.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文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抗震研究所 146 677 14.0 23.0
2 兰香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抗震研究所 9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烈度区
消能减震
抗震性能
附加阻尼比
时程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双月刊
1002-8412
11-5260/P
大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2-3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16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