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清朝时期,北京话虽然已经与满语一道成为宫廷用语,但作为官话语言标准,它在全国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却十分有限,即使到了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也仍未获得广泛认同。其时,人们所崇尚的是一种渊源更深、历史更久的复合官话通语形式,就如清代李汝珍在《李氏音鉴》中所呈之音系。20世纪初期,一种与之相似的复合官话形式曾一度成为中国之'国音',即所谓的'蓝青官话',其音系杂糅五方,兼具多地官话方言特征,尽管这正是它的创设初衷,却终因不似京音(即北京音)标准纯粹而饱受诟病。复合官话标准的演变和发展,不仅为我们揭示了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中国人的语言态度,也为标准汉语的界定以及共同语标准的制定问题提供了诸多启示。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开始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新国音',至此,作为官定语音标准,北京音开始逐渐获得广泛接受。但与此同时,新国音还受到了一种名为'拉丁化新文字'的混合方音正字方案的有力竞争。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宣布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之后,北京话的基础地位才得以最终稳固确立下来。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普通话”从何而来?——清官话、北京话和民初国语
来源期刊 语言规划学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北京音 北音 官话 国音 南音 普通话 通语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1
页数 17页 分类号 H1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北京音
北音
官话
国音
南音
普通话
通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语言规划学研究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