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RBCC亚燃模态性能,利用一维分析模型,并基于燃烧室隔离段匹配工作,开展了热力调节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RBCC扩张流道内热力喉道生成位置的主要因素为燃烧室扩张比、放热量、放热速率及放热位置,扩张比越大、放热量越少、放热越快和放热越靠前,热力喉道越早生成,通过一定范围参数的改变,热力喉道生成位置变化了9%~22%,当燃烧室扩张比和燃料总放热量相同时,热力喉道的生成位置越靠后燃烧室压力积分推力越大。相比扩张比和放热速率,改变燃料喷注位置是一种有效且易实现的热力调节方法。对于较为靠后的燃烧组织,应匹配较大扩张角的流道,能有效提高热力调节的可调范围,拓展发动机工作裕度。开展了亚燃模态来流Ma=3~5性能优化研究,相比固定喷注位置,采用改变燃料喷注位置的热力调节方式,发动机推力性能能够获得16.5%~24.1%的提升。
推荐文章
RBCC亚燃模态点火及火焰稳定研究
RBCC发动机
引射模态
机械壅塞
点火
火焰稳定
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理想热力循环优化分析
RBCC
火箭-冲压模态
理想热力循环
优化分析
RBCC引射/亚燃模态过渡点选择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
引射模态
亚燃模态
模态过渡
RBCC引射模态冷流试验研究
RBCC
引射模态
试验研究
抗背压
混合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RBCC亚燃模态热力调节方式研究
来源期刊 固体火箭技术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亚燃模态 热力喉道 热力调节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发动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159
页数 9页 分类号 V438
字数 67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73/j.issn.1006-2793.2016.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江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69 641 15.0 19.0
2 秦飞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29 260 10.0 15.0
3 何国强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177 1613 17.0 26.0
4 魏祥庚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13 55 5.0 6.0
5 王亚军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11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火箭基组合循环
亚燃模态
热力喉道
热力调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固体火箭技术
双月刊
1006-2793
61-1176/V
大16开
西安市120信箱47所编辑部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6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09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