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对铜表面进行打黑处理,并使用分光光度计、光学表面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试样进行反射率、粗糙程度的测量以及微观结构的观察.选用单向填充式扫描方式研究了不同扫描间距对打黑效果的影响,发现在不同扫描间距条件下,打黑后会形成不同的微观结构(光栅状、近似光栅状、珊瑚状等),且减小扫描间距可以显著增加吸光率.其中,当扫描间距为10 μm时,打黑后的样品在200~760 nm波段的吸光率可达97%以上,在760~1110 nm波段达到90%以上,而在1110~2500 nm波段也保持在85%以上.此外,研究了二次填充对打黑效果的影响,发现打黑后样品的吸光率也较第一次打黑有一定提高,且不同填充方向的二次打黑所造成的吸光率的差异随着扫描间距的减小而逐渐减小.
推荐文章
纳秒激光加热爆破木材表面细胞的理论研究
微纳米木纤维
纳秒激光
细胞爆破
热量计算
纳秒脉冲激光清除铝合金膜层的 应用研究
激光清除
阳极氧化膜
金属原生表面
纳秒脉冲激光
飞秒激光烧蚀典型金属表面产生冲击波膨胀研究
飞秒激光
冲击波
超快阴影成像
金属烧蚀
玻璃表面飞秒激光微孔加工技术探析
飞秒激光加工
玻璃微孔结构
激光加工参数
MATLAB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纳秒激光提高铜表面吸光率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激光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微纳米结构 吸光率 纳秒激光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激光加工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9
页数 8页 分类号 TG146|TN24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CJL201643.0303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光学
微纳米结构
吸光率
纳秒激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激光
月刊
0258-7025
31-1339/TN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上海800-211邮政信箱
4-201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9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105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