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易传》“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这一命题经过魏晋玄学家的发挥,在唐代文论家司空图那里进一步发酵,衍生出推崇文学作品的“韵外之致”这一审美理想。唐代关于诗歌境界的理论,则与这一思想形成呼应,它们都是儒家哲学、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佛教哲学杂揉整合之后的产物,经由有形的现象界而进入自由的审美世界,是其真谛所在。这是一条与《诗经》《离骚》开创的两大传统有很大区别的新的诗学传统。而且,作为重要的美学指标,它除了深刻影响到后世汉语诗歌的创作与评价之外,还延及词、曲、文乃至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成为汉语文学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之一。
推荐文章
浅析南通彩锦绣的韵外之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通彩锦绣
纳锦
论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意象思想的阐释
王夫之
诗学
叶朗
意象
情景交融
一种利用遥测数据重构外测级间段轨迹的方法
级间段
轨迹重构
平台调平误差
视加速度误差源
一种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汉语分词方法
中文信息处理
分词
语料库
交集型歧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韵外之致:一种汉语诗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
来源期刊 中州大学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韵外之致 诗境理论 内涵 影响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文艺学与文学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3
页数 6页 分类号 J02|I106
字数 73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泓峻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 46 6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韵外之致
诗境理论
内涵
影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州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3715
41-1275/G4
大16开
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7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7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