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未必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界限问题历来存在着重大争议,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类观点:其一,去掉意志因素之界定;其二,带有意志因素之界定。行为人为实现其所'欲',而引发了一个事态的因果流程,虽然行为人并不想实现这个流程中的附随情状,但毫无疑问这个附随情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行为人有意启动这个因果流程导致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行为人确实是故意的。但是因果流程启动之故意和危害结果之故意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应当结合行为人认知结果发生之盖然性和有意启动因果流程两个条件,直接推定行为人放任之意欲心态,这样既不会放纵犯罪,也不会过分的苛责行为人。其实,德国刑法理论把故意分为:侧重意欲因素的蓄意(第一级直接故意)与侧重认知因素的直接故意(第二级直接故意)。同样,本文把间接故意分为第一级间接故意与第二级间接故意,其中第二级间接故意就是本文所述的由盖然性认知因素主导的推定的未必故意。
推荐文章
论心脏功能的“泵说”与“波说”
心脏功能
泵说
波说
中医
脉搏波
《说林》《储说》文体探析
韩非子
说林
储说
文体
说体
论"一课四说"
小学语文
一课四说
教学
为学生提供"说"的支点
问题串
课堂总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未必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界限——以盖然性说为视角修正容认说
来源期刊 研究生法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未必故意 有认识过失 盖然性理论 附随情状 意欲因素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94
页数 23页 分类号 D91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龙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6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未必故意
有认识过失
盖然性理论
附随情状
意欲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研究生法学
双月刊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62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