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血流与血管壁间双向流固耦合作用,将血液设为两相流体,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左冠状动脉内血流进行瞬态数值模拟.研究了一个心动周期内典型时刻下左冠状动脉内血流分布特性,并与Newton(牛顿)血液和两相血液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相血液和流固耦合作用对血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远段和钝缘支近心端外侧分布了低速涡流区,该区域内壁面切应力和红细胞体积分数均较小,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生理环境.左冠状动脉分叉处管壁形变量较大,引起管壁内膜功能发生紊乱,促进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3种血液模型对比可知,红细胞的流动特性对血流速度及壁面切应力等血流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双向流固耦合模型更符合真实的血液流动情况.
推荐文章
流固耦合作用下狭窄颈动脉内非Newton血流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
狭窄率
颈动脉
流固耦合
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相关因素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炎症
冠状动脉
解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行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筛查及诊治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
外科学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向流固耦合作用下狭窄左冠状动脉内两相血流分析
来源期刊 应用数学和力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两相流 狭窄 流固耦合 左冠状动脉 血液动力学 红细胞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09
页数 分类号 Q66|O359|R3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79/j.issn.1000-0887.2016.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智亮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29 112 6.0 8.0
2 刘莹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53 1424 18.0 30.0
3 殷艳飞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9 43 3.0 6.0
4 章德发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8 40 3.0 6.0
5 张伟中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54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两相流
狭窄
流固耦合
左冠状动脉
血液动力学
红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数学和力学
月刊
1000-0887
50-1060/O3
16开
重庆交通大学90号信箱
78-2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4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22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