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稀疏表示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人脸识别.由于在现实中,同类图像之间往往不可避免存在光照、姿态、甚至遮挡等差异,如果使用这些有各种差异的图像样本去表示某一特定状态下的图像,则表示的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稀疏表示在人脸识别中的性能,基于原始协同分类(CRC)算法,引入近邻思想,即在各类训练样本中分别寻找与测试样本相近的若干样本,以构建新的近邻样本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表示,并利用每类样本系数分别重构待测样本,最后基于重构样本集再次协同表示.这种基于近邻样本的二次稀疏重构表示法,使识别更精确,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运行效率.在ORL,YALE,FERET及AR人脸数据库上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特征融合
广义线性鉴别分析
特征抽取
人脸识别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
离散余弦变换
稀疏表示
词袋
局部特征
基于SIFT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
人脸识别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FisherVector
主成分分析
稀疏表示
一种鲁棒协作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
人脸识别
稀疏表示
协作表示
最大似然估计
遮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基于近邻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来源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稀疏表示 协同分类 人脸识别 遮挡 近邻样本 二次稀疏重构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13
页数 8页 分类号 TP391.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21/cqnuj201606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志刚 17 58 4.0 7.0
2 蒋玲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稀疏表示
协同分类
人脸识别
遮挡
近邻样本
二次稀疏重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2-6693
50-1165/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
78-34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46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