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为了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对丹参药渣多糖含量、转移率、纯度的影响,确定丹参药渣多糖提取精制工艺,为丹参废弃药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以丹参药渣多糖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醇沉浓度对丹参多糖含量的影响.以转移率及纯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压差、温度、收集量对丹参药渣多糖转移率及纯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醇沉浓度为80%;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 K;超滤工艺条件为压差为0.05~0.1 MPa,温度为35℃,收集量为7 500 mL;清洗方法为碱液循环清洗.结果表明,丹参药渣多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超滤精制多糖工艺简单,效果较好.
推荐文章
白花丹参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白花丹参多糖
微波萃取
提取工艺
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的提取研究
丹参药渣
丹参酮
提取
丹参多糖提取工艺优选与含量测定
丹参多糖
正交实验
苯酚-硫酸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丹参药渣开发的多糖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丹参药渣 多糖 苯酚—硫酸法 提取工艺 超滤工艺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与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221,2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涛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96 361 9.0 11.0
2 徐玉玲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45 152 7.0 9.0
3 张敏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6 34 4.0 5.0
4 伍利华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6 10 2.0 3.0
5 唐玉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4 2 1.0 1.0
6 付春梅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6 2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0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参药渣
多糖
苯酚—硫酸法
提取工艺
超滤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4-5422
51-1216/N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99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