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著是作者在哲学解释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其《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 (汪信砚、李志译,人民出版社,2009) 的姊妹篇,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主要探讨了文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本的分类法等逻辑问题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可辨识性等认识论问题,其内容属于文本性理论的逻辑和认识论基础,它们构成了《文本:本体论地位、同一性、作者和读者》一书的理论前提。该著运用前一部著作所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它所形成的文本概念,着重考察了文本的本体论地位以及与文本的同一性、作者和读者相关的各种具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特别是读者、作者的同一性、功能及其与文本的关系问题。通过这两部著作,作者建构了一种完整的文本性理论。正如作者所自述的那样,与当代哲学中的那些碎片化的分析不同,他的这种文本性理论对文本性问题进行了整体考察,为人们提供了一幅关于文本性的总体图景,其系统性、详尽性和明晰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推荐文章
一种利用RDF(S)建立本体论的方法
本体论
RDF(S)
命名空间
公理
用本体论来解决协同编著中的一致性问题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编著
本体论
一致性
模型
本体论在Web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本体论
信息检索
语义
概念
基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军校大学生发展研究
自我同一性
军校大学生
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本:本体论地位、同一性、作者和读者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本体论地位 认识论问题 文本性 同一性 可辨识性 明晰性 认识论基础 哲学解释学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0-371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本体论地位
认识论问题
文本性
同一性
可辨识性
明晰性
认识论基础
哲学解释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