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是中国古老的一个概念,来自《易经》,意思是世界万物、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互为镜像的,人可以通过由此及彼的方式了解和理解一切,把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所以“通”也可以解释为跨文化语境中的“桥梁”和“道路”。世界文学史构建的首要任务,也正是要打通各个国家、民族和区域之间的文学的关系,实现对世界文学的整体性描绘,同时,这种描绘不是依据某种统一标准和观念的整合,而是某种具有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现和认知——这也正是“通而不同”的意义所在。在文化日益全球化语境中,文学创作、生产、传播、阅读和阐释,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跨文化行为和现象。正是在这种情景中,不论作为一种文学和精神意识的公共期待,还是作为文学教育或学科建设的专业需要,世界文学史及其意识的建构,都径直摆在了文学研究者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摆脱“大一统”的传统理性观念和话语的束缚,如何走出“文化中心论”支配的叙述模式,如何处理不同国度、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则是本文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和环节,由此所生发出的“通而不同”则是一种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推荐文章
歌德的“世界文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歇德
世界文学
可能性
网络文学
儒家思想
“读图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传》为例
读图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通而不同”:关于世界文学史建构与叙述的叩问与思考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世界文学史 跨文化语境 通而不同 建构 叙述 阐释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7
页数 15页 分类号 I00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07 159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世界文学史
跨文化语境
通而不同
建构
叙述
阐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