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惡從哪裏來?孟子説,惡如牛山之木,是後天環境造成了人性善的喪失。荀子説,惡是人的天性,人的生理欲望和好逸惡勞之心都會導致惡。張載、二程和朱熹認爲,惡是人性中的氣質偏駁導致的。顔元和王夫之不同意程朱的氣質之性説,而把惡的來源歸結爲生活實踐中的'習',歸爲道德主體的自抉。繼承儒家傳統的人性説,必須重視荀子的學説,尤其必須注意到傳統人性説的不足,比如對人的歷史性、實踐性的忽視。
推荐文章
螞蟻記憶系統應用於車輛途程問題
螞蟻演算法
車輛路徑問題
啟發式演算法
关于儒家人生维度的哲学思考
儒家学说
人生维度
以人为本
哲学思考
儒家人才管理理念及启示
儒家思想
人才管理
管理理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惡從哪裏來?——儒家人性論的問題與反思
来源期刊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人性論 善惡 儒家 氣質之性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56
页数 14页 分类号 B2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甘祥滿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性論
善惡
儒家
氣質之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