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奥利安娜》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剧作.女生卡罗尔在和教授交流后,指控教授企图对她进行“性骚扰”.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视角看,剧中的“性骚扰”指控其实是教授约翰与卡罗尔对话失败所致:在对话过程中,双方背离了对话的平等原则,同时也忽略了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话的具体语境.在巴赫金看来,语言的生命在于具体使用,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用者地位的平等、对话情绪及对话语境.由于影响言语解码的重要因素在教授约翰和女生卡罗尔对话时都被忽视或误植,二人的对话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推荐文章
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巴赫金
狂欢节
狂欢式
狂欢化
试论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理论
狂欢
怪诞现实主义
夸张
主体间性
网络性骚扰现状调查与分析
网络性骚扰
现状
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话失败引发的“性骚扰”指控——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阈下的《奥利安娜》
来源期刊 俄罗斯文艺 学科
关键词 巴赫金 《奥利安娜》 对话 平等 情绪 语境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符号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14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爱敏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5 389 10.0 19.0
2 王羽青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巴赫金
《奥利安娜》
对话
平等
情绪
语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俄罗斯文艺
季刊
1005-7684
11-5702/I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5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7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