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关于孟子哲学的真理观研究长期付诸阙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孟子哲学思想的心性之学的外在形态遮蔽了其哲学中关于真理问题的深入思索。不论是主观符合客观,还是主观外化、对象化客观,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何处?如何证明?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严肃的哲学思索都是对真理的追求,孟子的心性之学当然也不例外。由孟子与告子的人性之辨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有逻辑推导的必然性。但从经验观点看,纯粹之善的道德意识并不能保证善的行为。孟子哲学说明和证明了人类行为与活动的合理性,系由人的善良本性经由"心"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实现和证明了"性"的全体合于"天"道,即符合外部世界的普遍规律。在孟子哲学思想体系中,它表现为由"尽心"向"知性""知天"的渐次提升过程,而不是停留在观念的逻辑推演上。
推荐文章
对西方真理观演进的探讨
西方
真理观
本体
存在
孟子义利观新解
义利之辩
义利观
先利后义
以义为利
孟子性善论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道德属性
平等性
自律意识
孟子的传播思想
孟子
传播思想
传者观
受众观
传播技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孟子哲学的真理观
来源期刊 中国文化论衡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孟子哲学 真理观 人性 良知 良能
年,卷(期) zgwhlh_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53
页数 13页 分类号 B22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陶清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35 4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孟子哲学
真理观
人性
良知
良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化论衡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