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斐多》通过'苏格拉底之死'引出了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回忆说,并最终走向了'理式论'。本文认为,通过这样一堂特殊的'死亡课',柏拉图意在向读者展示一种良好的生活样态。'哲学家的死亡练习'实质是一种哲学训练,一种道德实践,这种训练和实践必须通过对哲学的研习实现,由此展开一种有知、有德、走向'最高的善'的良好生活。
推荐文章
艺术作品哲学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艺术作品
哲学解读
可能性
必要性
用VB.NET解决哲学家进餐问题
Monitor
.NET
同步
线程
并发
哲学家进餐问题
VB
哲学家就餐问题的算法实现
操作系统
进程同步与互斥
信号量
共享存储器
哲学家就餐问题
状态监控程序
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是一种享受
艺术作品
哲学解读
自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读“哲学家的死亡练习”——从《斐多》探寻一种良好生活的可能性
来源期刊 中外文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哲学家 死亡练习 灵魂 良好生活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0-286
页数 7页 分类号 I1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贺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哲学家
死亡练习
灵魂
良好生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文论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