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对香菇、黑木耳、灵芝出菇前后的菌棒以及松木屑(对照)的9项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香菇、黑木耳和灵芝出菇后废菌棒灰分含量为3.19%~6.02%,灰分含量偏高,将限制其替代木屑制备机制炭的质量;出菇后的废菌棒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含量均大于其他样品,而且差异显著,说明出菇后的废菌棒含有更多的低分子多戊糖和木素;出菇后废菌棒中苯醇抽提物含量为3.47%~ 11.81%,将影响其制备过程中机制炭的成型.香菇、黑木耳和灵芝出菇前后的菌棒中的木质素含量差异较小,对替代木屑制备机制炭影响较小;出菇前综纤维素、α纤维素、硝酸乙醇纤维素、聚戊糖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出菇后,而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将导致机制炭的成型困难和机制棒燃烧性能低等问题.因此,利用3种木腐菌废菌棒代替木屑生产机制炭,要控制其用量.
推荐文章
海鲜菇菌渣栽培3种木腐菌的试验研究
海鲜菇菌渣
木腐菌
子实体
梨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梨菇
野生食用菌
化学成分
核桃不同单株种子化学成分傅立叶红外光谱差异性分析
经济林学
核桃
红外光谱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伊通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新生代玄武岩
岩浆起源深度
地球化学
伊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种木腐菌菌棒出菇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香菇 黑木耳 灵芝 菌棒 化学成分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64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17.01.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香菇
黑木耳
灵芝
菌棒
化学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