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提高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E类功率放大器的拓扑结构.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电感进行等效变换,把发射线圈的漏感作为E类功率放大器谐振单元,把励磁电感作为折算后负载电阻的匹配电感.在电能非接触传输的同时实现了阻抗变换,把等效负载电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提出的拓扑结构简单,无需额外的补偿网络.并且负载电阻变化时,均能满足E类功率放大器的零电压软开关条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拓扑结构电路的可行性.
推荐文章
E类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E类
开关模式
功率附加效率
负载牵引
DE类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
DE类放大器
高频
大功率
大功率场效应管
效率
三维感应测井仪D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
三维感应测井仪
D类功率放大器
低功耗
高温
PWM
高效率F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F类功率放大器
高效率放大器
负载牵引法
无线通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E类功率放大器的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来源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感应耦合 E类功率放大器 逆变器电路 零电压软开关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4-6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M724
字数 26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1/dllgxb2017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希有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97 655 15.0 21.0
2 牟宪民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43 295 10.0 16.0
3 周宇翔 6 64 3.0 6.0
4 焦海坤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接触电能传输
感应耦合
E类功率放大器
逆变器电路
零电压软开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8608
21-1117/N
大16开
大连市理工大学出版社内
8-8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99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