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认识近距离煤层群首采层开采后的顶板“三带”发育规律,以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为研究区域,利用网络并行电法对1805工作面8煤顶板“三带”演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获得了8煤顶板上覆岩层变形与破坏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805运输巷距离底板垂高32.1~35.8 m为裂隙带,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35.8m;7.1~8.7 m范围里为冒落带,顶板岩层35.8 m以上岩层电阻率值稳定,为弯曲下沉带.研究对象在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研究结论可指导类似条件矿井的“三带”管理.
推荐文章
网络并行电法与传统电法超前探测效果对比
网络并行电法
超前探测
有效探测范围
煤矿
萤石矿
低阻异常
井下勘探
并行网络电法在煤层覆岩破坏监测中的应用
覆岩破坏
电阻率
并行网络电法
动态监测
嗣后充填法采场顶板稳定性研究
嗣后充填
顶板稳定性
影响因素
敏感性
正交极差
基于并行和切片的深度卷积网络设计研究
卷积神经网络
分类精度
特征图
网络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网络并行电法的顶板“三带”发育研究
来源期刊 采矿技术 学科
关键词 网络并行电法 电阻率 裂隙带 冒落带 弯曲下沉带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矿山安全与环保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95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希建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91 695 14.0 23.0
10 徐磊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4 23 3.0 4.0
19 田波 6 10 2.0 3.0
20 游先中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网络并行电法
电阻率
裂隙带
冒落带
弯曲下沉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采矿技术
双月刊
1671-2900
43-1347/TD
大16开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42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