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场流分离是生物分析领域一项成熟的技术,将流体与外场联合作用于待分离物质,利用分析物某些理化参数上的差异进行分离.非对称流场流是其重要的分支之一,所施加的外力场为垂直方向的液流,分离过程于开放型的通道中在某种组成的载液迁移推动下进行,主要根据分析物与垂直施加的第二维液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分离.非对称流场流在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衍生纳米级/微米级粒子、亚细胞单元和聚合物等分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归功于其直接应用于生物样品时可进行无损分离,因此生物分析物如蛋白质可以在生物友好型的环境中完成分离而不改变其构型,也无需使用降解载液.分离设备便于保持无菌状态,分析物可在生物友好的环境中维持其自然状态.该文简要描述了场流分离原理并罗列出其在生物分析领域一些卓越的发展和应用.
推荐文章
非对称场流分离检测鲍内脏多糖
非对称场流
鲍内脏多糖
分离表征
动静态光散射
城市燃气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燃气
燃气技术
发展
VPN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虚拟专用网
信息安全
IP安全
发展趋势
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用于纳米颗粒的表征
非对称场流分离
扫描电镜
纳米颗粒
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期刊 色谱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 分离 表征 生物分析 综述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8-926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58
字数 100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123.2017.0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百灵 北京大学药学院 7 24 3.0 4.0
2 韩南银 北京大学药学院 25 63 4.0 7.0
3 吴迪 北京大学药学院 23 88 6.0 9.0
4 梁启慧 北京大学药学院 6 1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
分离
表征
生物分析
综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色谱
月刊
1000-8713
21-1185/O6
大16开
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8-4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79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