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年,山东省某养殖场工厂化养殖的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atus)幼鱼(全长为15 cm左右)因病陆续死亡,15d内累积死亡率达40%以上.现场调查发现,发病池水温为21℃,盐度为30.患病鱼群散开、不聚集.病鱼身体侧偏,活力差,常贴底或者贴壁,严重者随着水流漂流.病鱼呼吸困难,口部持续张开,鳃盖开合频繁,对投喂的食物无反应.但病鱼反应灵敏,难以捕捉.临床检查和剖检可见病鱼鳃表面覆盖着大量黏液,鳃丝有损伤,肠道无食物.取病鱼鳃丝制成水浸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鳃丝上可见到许多直径约为30-70 μm的囊肿物,外观圆形或卵圆形,呈浅黄棕色.在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石蜡切片中,病鱼次级鳃丝末端粘连,许多上皮细胞膨大呈囊肿状.囊肿嗜碱性,内部均质化.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鱼鳃丝呈棍棒化,鳃小片被大量黏液覆盖,表面光滑的囊肿细胞镶嵌其间.通过上述疾病现场调查、病鱼的临床检查、鳃组织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病理观察,可以初步确定该病为斑石鲷上皮囊肿病.这是上皮囊肿病在中国养殖斑石鲷中首次被发现和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