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部,其变质作用的研究是揭示碰撞造山作用和动力学的关键.本文对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吉隆地区的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中的片麻岩和片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这些高级变质岩经历了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以及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片麻岩和片岩的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石榴子石±钛铁矿和石榴子石+蓝晶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钛铁矿+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夕线石+石英±石榴子石和石榴子石+夕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岩石的峰期变质条件为685~ 755℃和9.5~ 12kbar,退变质作用条件为675 ~ 685℃和6~ 7.4 kbar.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高级变质岩的部分熔融时间为38 ~ 16Ma,熔体结晶时间为17 ~ 15Ma.本次研究表明,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中、上部并没有普遍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部分地区包括吉隆地区经历的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此外,本文在吉隆地区高级变质的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中识别出较低级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岩系单元.结合已发表的藏南拆离断裂的主要活动时间,本文认为构造楔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喜马拉雅造山过程的解释.
推荐文章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高喜马拉雅变质岩"夕线石带"的地质意义
高喜马拉雅变质岩
聂拉木
夕线石化
形成机制
藏南定结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的隆升剥蚀历史及其地质意义
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
磷灰石裂变径迹
剥蚀速率
上新世晚期
喜马拉雅早古生代岩浆事件:以吉隆和聂拉木眼球状片麻岩为例
眼球状片麻岩
锆石U-Pb年代学
早古生代
吉隆—聂拉木地区
喜马拉雅造山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藏南吉隆地区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的新生代变质作用和构造意义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 高角闪岩相 部分熔融 相平衡模拟 锆石U-Pb年代学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2-2356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588.344|P588.345|P597.3
字数 1251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昕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1 279 9.0 16.0
2 苟正彬 13 39 4.0 6.0
3 刘国威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0)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
高角闪岩相
部分熔融
相平衡模拟
锆石U-Pb年代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