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独立式、连系梁式及承台式微型桩支护体系模型,探讨了不同布置形式及桩间距下,各类型微型桩体系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承台型微型桩抗滑效果好,其最大桩身弯矩分别为独立式和连系梁式微型桩的1.36倍和1.35倍;梅花形布桩形式下,同类型微型桩的桩身最大弯矩约为矩形布桩形式微型桩的1.02倍;桩间距取1.5~2.0 m更有利于微型桩体系抗滑效果的充分发挥;最佳的微型桩布桩形式为承台式微型桩呈梅花形布桩,桩间距为1.5~2.0 m.
推荐文章
长短桩布桩方式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影响研究
沉降
长短桩
布桩方式
离散元
桩间距
地基沉降
不同配筋形式下微型桩桩顶变形量研究
微型桩
配筋形式
桩顶位移
惯性矩
滑坡治理
不同地层和滑坡推力分布对微型桩受力影响分析
微型桩组合结构
数值模拟
不同地层组合
地震动力特性
滑坡推力分布
微型圆桩加固平面滑坡的桩间距分析
微型圆桩
复合拱
土拱效应
平面滑坡
Mohr-Coulomb准则
桩间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桩间距和布桩形式对微型桩受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边坡加固 微型桩支护体系 布桩形式 桩间距 受力机理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土木建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473.1
字数 53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0/j.issn.1673-0291.2017.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鑫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17 40 4.0 5.0
2 白明洲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69 839 15.0 25.0
3 龙万学 42 662 15.0 25.0
4 李昌龙 18 17 2.0 3.0
5 邱树茂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5 22 2.0 4.0
6 于宁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12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边坡加固
微型桩支护体系
布桩形式
桩间距
受力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0291
11-5258/U
大16开
北京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2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84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