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摘要: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将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图形与逐层打印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近乎于实体的所有结构特征.而结构性心脏病作为与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总称,顾名思义,其核心病理改变为结构的改变,对其理解和分析很大程度上依赖空间思维和展示,因此成为心脏病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文章针对结构性心脏病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的两难问题,探讨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该类疾病的教学中,通过建立立体的清晰可见的结构性心脏病实体模型,来解释正常或异常心脏及大血管结构改变的病理表型及疾病产生的基本机理,来认识和理解各种结构性心脏病,甚至罕见少见病例畸形.该方法可直观、形象、三维角度地用实物展现结构性心脏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脏和大血管空间思维模式,并通过对少见病、罕见病模型的观摩,理解其机理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等病理结果,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分析能力和诊治能力.该教学方法和模型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超声引导3D打印用于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结构性心脏病
3D打印
综述
3D 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3D 打印
临床骨科
教学应用
医学教育
3D打印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
主动脉疾病
血管外科
临床教学
3D打印在围产期医学的应用
3D打印
先天性心脏病
面部畸形
连体婴儿
围产期医学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D打印医学模型在结构性心脏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学科
关键词 3D打印 结构性心脏病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数字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3-588
页数 6页 分类号 G434|G642.0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705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成革胜 31 134 6.0 11.0
2 张玉顺 61 171 8.0 11.0
3 范粉灵 27 102 6.0 9.0
4 张松林 15 37 4.0 5.0
5 邵晖 1 8 1.0 1.0
6 兰贝蒂 4 19 2.0 4.0
7 霍晓微 1 8 1.0 1.0
8 罗晓惠 2 2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3D打印
结构性心脏病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双月刊
1004-5287
61-1317/G4
大16开
198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4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5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