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究自然行走对正常人足底压力与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28例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在30 min平地自然行走前后足底压力与下肢肌肉的sEMG,得到行走前后峰值压强、冲量等足底压力参数及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与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时域参数积分肌电(iEMG)和频域参数平均功率频率(MPF),并检验峰值压强与身高、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平地自然行走开始时和30 min后,其左、右侧的峰值压强、冲量等各特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参数的左、右侧差异分别体现在足底不同区域,而在跖骨区M3、M4、M5处各参数均表现出左侧大于右侧;行走前后左侧胫骨前肌、腓肠肌、骨直肌与股二头肌sEMG的iEMG均大于右侧;行走前后左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MPF大于右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行走后右足脚趾区Toe2-5的峰值压强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肌肉表面肌电iEMG无显著性变化,左侧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MPF显著性下降;峰值压强与身高、体质量均呈弱相关.结论 正常人自然行走中,足底压力和下肢表面肌电均具有左右侧的差异;30 min自然行走尚未导致足底压力出现明显疲劳状态的相应结果,因此自然行走30 min可维持步态的稳定性;30 min行走将导致左侧股直肌出现疲劳.
推荐文章
利用表面肌电信号的下肢动态关节力矩预测模型
表面肌电信号
关节力矩预测
肌肉模型
正向生物力学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表面肌电信号
信号采集
检测电路
脑瘫儿童下肢肌电信号和踝关节角度特性分析
脑瘫
信号复杂度
踝关节角度
腓肠肌
胫骨前肌
基于肌电信号的行走步态周期识别方法与实验系统的设计
表面肌电信号
步态周期
峰-谷线性插值分段积分算法
移动平均滤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然行走对人体足底压力与下肢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行走 足底压力 表面肌电信号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7,后插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81.2017.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平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8 72 5.0 7.0
2 柏豪豪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 2 1.0 1.0
3 张叙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行走
足底压力
表面肌电信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双月刊
1673-4181
12-1382/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36号3号楼209室
18-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0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96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