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双向可控硅(DDSCR)器件的静电放电(ESD)鲁棒性,提出在N阱中加入N+注入区(DDSCR_ N+)和在N阱中加入P+注入区(DDSCR_P+)2种改进型DDSCR结构,采用华润上华0.5μm Bipolar-CMOS-DMOS(BCD)工艺,分别制备传统DDSCR结构以及2种改进型DDSCR结构,通过半导体工艺及器件模拟工具(TCAD)进行仿真,分析不同结构的电流密度和ESD鲁棒性差异;流片后通过传输线脉冲测试(TLP)方法测试不同结构ESD防护器件特性.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型DDSCR_N+结构在具有和传统DDSCR器件的相同的触发和维持电压前提下,二次击穿电流比传统的DDSCR结构提高了160%,ESD鲁棒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推荐文章
双向可控硅不同象限触发方式可靠性探究
可控硅
触发象限
电路仿真
失效
中频可控硅装置的调试与检测
中频可控硅装置
逆变器
脉冲
相位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桥
减少杂波干扰的可控硅调速电路设计
杂波干扰
可控硅调速
过零检测
触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双向可控硅的强鲁棒性静电防护器件
来源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静电放电(ESD) 双向可控硅(DDSCR) TCAD仿真 传输线脉冲测试 二次击穿电流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电气与电子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6-168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335
字数 24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7.08.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49 3496 30.0 56.0
5 黄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75 277 9.0 13.0
6 刘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18 1090 17.0 29.0
7 吴宗国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静电放电(ESD)
双向可控硅(DDSCR)
TCAD仿真
传输线脉冲测试
二次击穿电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月刊
1008-973X
33-1245/T
大16开
杭州市浙大路38号
32-4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5
总下载数(次)
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