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以来,伴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度-压力-成分(P-T-X)的变化,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下地壳变质岩发生不同类型的部分熔融反应,形成性质各异的过铝质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在形成时代、矿物组成、全岩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始新世构造岩浆作用形成高Sr/Y二云母花岗岩和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和淡色花岗玢岩,它们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是碰撞早期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渐新世淡色花岗岩主要为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可能指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快速剥露作用起始于渐新世.早中新世以来的淡色花岗岩是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的主体,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包含两类部分熔融作用——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A类)和白云母脱水熔融作用(B类).这两类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花岗质熔体在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两类部分熔融作用过程中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溶解行为.这些不同期次的地壳深熔作用都伴随着高分异淡色花岗岩,伴随着关键金属元素(Nb、Ta、Sn、Be等)的富集,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新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碰撞造山带中,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是深部地壳物质对构造过程响应的结果,是深入理解碰撞造山带深部地壳物理和化学行为的重要岩石探针.
推荐文章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及其相关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震活动
构造意义
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中新世麻迦淡色花岗岩的构建机制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球化学
麻迦淡色花岗岩
晚中新世
多期深熔作用
喜马拉雅造山带造山模式探讨
喜马拉雅造山带
构造反转
渠道流
汇聚速率
多阶段造山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高分异花岗岩 地壳深熔作用 碰撞造山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0-1444
页数 25页 分类号 P588.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令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5 1192 16.0 33.0
2 高利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2 314 12.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16)
共引文献  (286)
参考文献  (1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37)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7(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8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3(3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4(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5(4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1)
1996(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7(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1998(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9(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0(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1(4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2(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3(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4(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3)
2005(7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6(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7(7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7)
2008(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0)
2009(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0(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1(6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56)
2012(43)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3(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4(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39)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淡色花岗岩
高分异花岗岩
地壳深熔作用
碰撞造山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