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家族的范围内生活是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形成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认同、维护、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从思想建构的层面来看,家国情怀建立在自然情感的基础上,将天然血缘亲情上升为爱、敬天下一切人的伦理要求,拟伦理化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的良性互动。在宗法意识尚未完全退去的当代中国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国情
推荐文章
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思考
高校青年教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同教育
从传统文化中追溯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分封制
孔子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
戏曲文学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
可持续发展
国情
生态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涵
本质
特点
优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
来源期刊 社会观察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年,卷(期) shkxwz_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C912.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倩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 35 200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2096-1979
31-2120/C
大16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28室
4-918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3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