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目的在于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汉语“兼语式”的理论并不具有客观的句法学依据。鉴于汉语缺乏构形形态的变化,因此本文在探究“兼语式”结构时,则主要依赖于表达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和词序变化等语法手段,由古至今地证明了汉语的“兼语式”并不构成语法范畴的主谓结构,由于“兼语”及其“谓语”并不处于同一的结构层次。因而“兼语”不是主语,而是宾语;宾语其后的成分则为宾语补足语,虽然两者之间存有被陈述和陈述的逻辑关系。再者,古代汉语中的宾格代词“之”和现代汉语中省略了数词“一”的量词单独作为定语,并且分别出现在“兼语式”中的语言事实,均已客观而有力地证明了汉语的“兼语”只是个宾语。本文还证明了“兼语”的语音属性,即为宾语所具有的语音特征。因此,传统的“兼语”则是一个纯粹的宾语而已。
推荐文章
兼语语义类的分类研究
兼语句式
语义分类
语义组合
汉语兼语句的维译研究
汉语
维吾尔语
兼语式
兼语句"V1+了"探析
兼语句
非终结动词
焦点
无界
有界
兼语语义类的分类研究
兼语句式
语义分类
语义组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汉语的“兼语式”并非兼语
来源期刊 现代语言学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兼语 兼语式 宾语 宾语补足语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0-196
页数 7页 分类号 G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兼语
兼语式
宾语
宾语补足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言学
双月刊
2330-1708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5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