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汉语名词性并列结构中并列符的隐现符合距离像似原则的看法基本正确,既有研究认为造成此效应的动因包括并列项所指谓的概念类型不同与并列项指称类型不同等.研究发现,此类动因并不限于上述范围.以叙事语体为例,叙事组织因素也制约着并列符的隐现.其基本原则是,并列结构中的诸并列项,如全部或部分在较接近的上文或下文被分别单独叙述,则这些并列项在说话人看来认知凸显程度较高,宜采用组合式编码策略.由此出发发现既有研究所指出的不同时代的叙事文本并列符出现频率的差别并不存在,这主要是叙事复杂度不同的体现.叙事复杂度越高,需分别叙述的对象越多,则此类认知凸显程度高的NP作并列项来构成名词性并列结构越容易采取组合式编码策略,因而并列符出现频率越高.
推荐文章
中文专利中有标记并列结构的自动识别研究
基于规则
边界感知
并列结构
机器翻译
专利文献
英汉并列结构的语序对比与翻译
英汉并列结构
语序对比
翻译方法
统计和规则相结合的并列结构自动识别
并列结构
并列成分
最大熵模型
专利文献翻译中并列结构的处理
机器翻译
语法结构
专利文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叙事组织因素与汉语名词性并列结构中并列符的隐现——从部分上古、中古文献的角度看
来源期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名词性并列结构 并列符 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叙事语体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汉语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6
页数 8页 分类号 H109.2
字数 104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3210.2018.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文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12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名词性并列结构
并列符
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叙事语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1674-3210
13-1390/C
大16开
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94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5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