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保证整个路网列车运行的效率与安全,基于列车计划运行图与实际运行图数据,提出了一种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系统协同性评价体系与方法.首先,从跨线列车在衔接站的调度指挥流程出发,对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协同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其次,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了两系统在组织日常生产作业中的协同关系,并构建了两系统间的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协同分析矩阵理论建立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系统协同性评价模型,对两系统间协同化作业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间的整体协同程度为0.975,且衔接站的组织工作是否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是影响系统间协同性的关键因素.
推荐文章
既有线铁路施工安全监理浅议
既有线路
施工安全
施工监理
铁路既有线成组更换道岔施工技术探讨
铁路既有线
成组更换道岔
道岔上台组装
道岔纵横移动
邻近铁路既有线架梁方案比选
邻近既有线架梁
架桥机
施工成本
安全管控
浅析既有线轨道施工组织与管理
既有线轨道
施工组织
安全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协同性分析
来源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既有线 调度指挥 协同学理论 协同分析矩阵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7-473
页数 7页 分类号 U292.4
字数 60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8.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超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32 394 12.0 19.0
5 李文新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14 62 5.0 7.0
6 殷勇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41 226 7.0 14.0
8 张永祥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13 64 4.0 7.0
9 庄河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7 4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速铁路
既有线
调度指挥
协同学理论
协同分析矩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0258-2724
51-1277/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62-104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15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