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稀疏表达分类算法(SRC)实现了人脸识别,并与紧邻算法(NN)、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等传统识别算法进行了比较,SRC的识别率高于这些传统的识别方法.在主成分分析(PCA)等特征提取算法下,比较了稀疏表达中用于重构信号的基追踪算法和贪婪算法的识别率和识别时间.结果表明,l1_ls的识别精度较高,但识别速度慢;在对识别速度要求较高时,可通过同伦算法(Homotopy)求解.针对有遮挡人脸的识别实验表明,利用梯度投影稀疏重建算法(GPSR)可对遮挡人脸进行有效识别.
推荐文章
基于SIFT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
人脸识别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FisherVector
主成分分析
稀疏表示
基于核稀疏表示的人脸人耳融合识别算法的研究
融合识别
核稀疏表示
特征提取
加权串联融合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鲁棒性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
离散余弦变换
稀疏表示
词袋
局部特征
基于深度卷积稀疏自编码分层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稀疏自编码
卷积神经网络
SVM分类器
深度网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稀疏表达分类的人脸识别及算法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稀疏表达分类 人脸识别 基追踪 特征提取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信息与遥感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9-325
页数 7页 分类号 TP317.4
字数 4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232X.2018.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秀梅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23 87 4.0 8.0
2 邓道举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2 4 2.0 2.0
3 贾楠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7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稀疏表达分类
人脸识别
基追踪
特征提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232X
33-1348/N
大16开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9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76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