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个体在感知发生错误时,会在头皮额中央区产生错误相关负电位(ERN).ERN 信噪比低、个体差异大,单次检测 ERN 比较困难.本文采用 ERN 大脑活动模式图和离线识别正确率的方法优选脑电信号通道,进一步基于 ERN 离线识别正确率对时间段进行优选,然后基于小波变换对 ERN 的低频时域特征与高频时—频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ERN 的单次检测算法.最后,通过使用优选出的 6 个通道反馈刺激后200~600 ms 的脑电数据,提取 0~3.9 Hz 频段的降采样点特征和 3.9~15.6 Hz 频段的能量、方差特征,对 ERN 和非 ERN 进行单次识别,在 10 名受试者中实现了 72.0% ± 9.6% 的识别正确率.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错误指令实时纠正技术在脑—机接口在线系统中的应用.
推荐文章
运动准备电位单次检测技术研究
脑电信号
肌电信号
运动准备电位
小波包变换
功率谱分析
支持向量机
48例健康成人错误相关负电位试验分析
健康成人
错误相关负电位
正常值
错误相关负电位与内化心理障碍
内化心理障碍
内表型
错误相关负电位
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错误相关负电位的检测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错误相关负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错误相关负电位单次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错误相关负电位 脑—机接口 小波变换 时频域特征 单次检测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新技术与新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6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07/1001-5515.2017080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锐 142 1144 18.0 24.0
2 胡玉霞 37 298 9.0 16.0
3 逯鹏 32 202 7.0 13.0
4 刘素杰 4 3 1.0 1.0
5 牛新 4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错误相关负电位
脑—机接口
小波变换
时频域特征
单次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双月刊
1001-5515
51-1258/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外南国学巷37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6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0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37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