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以合成的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EG-PHDCA)作为囊材,优选白藜芦醇纳米囊泡处方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白藜芦醇纳米囊泡,以胆固醇用量、投药量、PEG-PHDCA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白藜芦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白藜芦醇纳米囊泡处方.结果:白藜芦醇纳米囊泡的最优处方为白藜芦醇投药量为15mg,胆固醇用量为10mg,PEG-PHDCA用量为20mg.结论:以PEG-PHDCA作为囊材,制备的白藜芦醇纳米囊泡处方合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推荐文章
正交实验法优化紫草素类脂囊泡的处方工艺
紫草素
类脂囊泡
正交实验
制备工艺
复合酶酶解法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
虎杖
复合酶
酶解
白藜芦醇
反式白藜芦醇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白藜芦醇
纳米粒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工艺优化
体外评价
白藜芦醇纳米营养补剂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
固体脂质纳米粒
运动性疲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交试验优选白藜芦醇纳米囊泡处方
来源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藜芦醇 PEG-PHDCA 纳米囊泡
年,卷(期) 2018,(16)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药与健康中国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6
字数 26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409.2018.1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伶俐 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 29 40 4.0 5.0
2 华芳 3 1 1.0 1.0
3 王国平 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3)
共引文献  (10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藜芦醇
PEG-PHDCA
纳米囊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双月刊
1673-1409
42-1741/N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85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2147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