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芦笙分为传统和声和笙之和声,其中传统和声具有和声旋律特性,故也被称“旋律性和声”;笙之和声则是在传统芦笙和声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民族因素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现代化色彩,两者都与西洋传统和声存在很大的差异,相比西洋传统和声而言它不具和声功能性质.芦笙的和声结构不仅有“装饰性和声”还有笙的“旋律性和声”,两种结果均包括了五八度、四八度和五度、四度和音,但不同是两种结构在音乐旋律表现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芦笙的了解,分析了传统芦笙与笙之和声的比较.
推荐文章
笙演奏技巧赏析
演凑技巧
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的起源与价值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
芦笙
传说
起源
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传统芦笙与笙之和声比较
来源期刊 艺术评鉴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传统芦笙 笙之和声 旋律性和声 功能性和声 比较分析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8,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J605
字数 25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3359.2018.1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天中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统芦笙
笙之和声
旋律性和声
功能性和声
比较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艺术评鉴
半月刊
1008-3359
52-1165/J
大16开
贵州省贵阳市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62
总下载数(次)
43
总被引数(次)
18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