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6个粳稻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对不同播期的稻米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齐穗后的温度也不同,稻米品质性状随之发生变化,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垩白度>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碱消值>糙米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着播期推迟而提高,6月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减小,相比4月25日播种的处理,5月10日播种的处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大,胶稠度随着播期推迟而变短.齐穗后10 d日均气温对碾米品质影响较大,高温不利于碾米品质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受齐穗后20 d日平均气温影响明显.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后10 d和20 d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结合近35年气候条件和本研究结果,将豫南粳稻齐穗期安排8月20日—30日,有利于提高豫南粳稻的稻米品质.
推荐文章
播期对豫南地区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豫南
粳稻
品质
播种期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类型品种直播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灌浆结实期
温度
品种类型
直播稻
稻米品质
RVA特征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播期及灌浆期温度对豫南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稻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播期 灌浆期温度 粳稻 稻米品质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9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04
字数 48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9.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玲 10 18 2.0 3.0
2 段斌 33 130 7.0 10.0
3 何世界 35 116 6.0 9.0
4 李慧龙 44 97 5.0 7.0
5 宋晓华 25 5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播期
灌浆期温度
粳稻
稻米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稻米
双月刊
1006-8082
33-1201/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32-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