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伽达默尔将自己解释学理论很好地应用在了诗学中.他以提出问题为开端,将读者引入到与诗歌文本的对话中.在一问一答的结构中,解释学循环的原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将从声响、语词、句子到整首诗歌的一体化含义呈现出来,并且推动读者进入到理解的新经验之中,在此新经验中解释消逝了.由此,伽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消逝性原则:只有当一个解释最终能够完全消失,才不失成为正确的解释,因为解释已经完全融入到对诗文的新经验中.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与视域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判断理解完成程度的标尺,解释的消逝是一个不断进入到新经验的历程.然而,这个理解的历程有无尽头、理解有无可能最终完成,所有的解释之词是否会完全消逝仍是留给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推荐文章
利用“解释学”分析教学标高浅议
解释学
解释学循环
数学教学
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中的语言观
普遍解释学
语言
理解
解释学循环
传统解释学的贡献与局限
解释学
贡献
局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释的消逝性: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诗学应用
来源期刊 哲学评论 学科
关键词 解释学的应用 诗的经验 理解 消逝性原则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现象学与解释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206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帅 25 55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解释学的应用
诗的经验
理解
消逝性原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哲学评论
半年刊
978-7-5161-4706-1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