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干玉米秸秆和废弃白菜在不同季节温度条件下的混合贮存品质差异性,参考西北地区气候条件设置低温(-3±1℃,LX)、室温(18±1℃,RX)和中温(34±1℃,MX)3个处理组,连续混贮90 d,间隔一定时间分析感官质量、有机组分和发酵品质,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混贮发酵期间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混贮30 d时,RX和MX组中干物质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LX组(P<0.05),氨态氮/总氮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LX组(P<0.05).贮存90 d时,RX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H值及氨态氮德氮均显著低于LX和MX组(P<0.05).贮存3个月期间,RX组的乳酸/乙酸和乳酸/总有机酸比值始终高于LX组和MX组,乳酸发酵强度较高;3个处理组的生物降解潜力均高于原料,丁酸含量很低,感官质量均为优等,费氏评分等级为好或很好,均达到优良贮存品质.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中门水平优势菌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Firmicutes),且LX和RX组中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原料明显升高;属水平优势菌为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乳杆菌(Lactobacillus)、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及明串珠菌(Leuconostoc),且LX和RX组中的肠杆菌等腐败菌相对丰度低于MX组,乳杆菌、明串珠菌和肉食杆菌等乳酸细菌的相对丰度高于MX组.本研究表明在室温(18±1℃)条件下混贮更有利于提高乳酸发酵强度,抑制腐败菌生长,从而使有机酸和有机组分得到优化重组,实现较高贮存品质.结果可为干玉米秸秆和废弃白菜在不同季节的处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玉米秸秆产生物燃气及其微生物群落解析
玉米秸秆
生物燃气
微生物解析
454焦磷酸测序
添加白菜尾菜和甲酸对干玉米秸秆贮存品质的影响
干玉米秸秆
白菜尾菜
甲酸
贮存品质
添加纤维素酶对干玉米秸秆与白菜废弃物混贮品质的影响
干玉米秸秆
白菜废弃物
纤维素酶
混合贮存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度对干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混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和微生物菌群解析
来源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干玉米秸秆 废弃白菜 贮存温度 混贮品质 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9-72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Q938.1|X7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18.09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忠 103 694 15.0 22.0
2 任海伟 87 543 15.0 19.0
3 王蕾 5 14 3.0 3.0
4 王昱 23 150 5.0 12.0
5 李盼盼 5 8 2.0 2.0
6 裴佳雯 3 0 0.0 0.0
7 冯银萍 1 0 0.0 0.0
8 刘通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3)
共引文献  (191)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5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7(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玉米秸秆
废弃白菜
贮存温度
混贮品质
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6-687X
51-1482/Q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
62-15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8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96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