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对百草枯(Paraquat,PQ)染毒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腹腔单次注射百草枯建立BALB/c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清洁级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百草枯染毒组(PQ组)70只,低聚原花青素组(OPC组)10只和百草枯与低聚原花青素联合染毒组(PQ+OPC组)10只.对照组小鼠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Q组小鼠分别按照25、50、75、100、150、200和300 mg/kg的染毒剂量分成7个亚组各亚组10只小鼠,分别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并在染毒后3、6、12、24、36、48、60、84和96 h后观察记录小数的死亡情况,用Origin 8.0软件计算PQ染毒24、36、48、60 h后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根据累积死亡率选择PQ剂量(100 mg/kg,ip).OPC干预实验模型为100 mg/kg的OPC腹腔注射1 h后再单次注射PQ(100 mg/kg,ip),观察OPC对PQ诱导的小鼠表观毒性效应及致死率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OPC对PQ诱导肺组织病变的干扰作用;收集小鼠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OPC对PQ诱导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e-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结果 PQ接触后的小鼠死亡率与剂量和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的死亡率逐渐增加(P<0.05).小鼠PQ染毒后在24、48和72 h的LD50分别为216.67、124.11和71.24 mg/kg. PQ注射后12 h即可诱发动物死亡,染毒48 h后的动物死亡率为40%(4/10). PQ+OPC组可降低PQ诱导的小鼠死亡率,PQ染毒48 h后的动物死亡率为10%(1/10).与对照组比较,OPC组小鼠外周血中TNF-α、TGF-β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48 h后外周血中TNF-α、TGF-β1和IL-1β表达分别升高39%、45%和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PQ+OPC染毒组TNF-α、TGF-β1和IL-1β表达分别下降了31%、13%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先给予原花青素对百草枯诱导的毒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