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油脂       
摘要:
以生物解离后产生的大豆乳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粒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光谱仪、流变仪等手段分析乳状液的组成及相关性质.结果表明:乳状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66%)、水(29%)、碳水化合物(1.1%)、蛋白质(4.7%)和磷脂(0.8%);乳状液中界面蛋白含量为(10.79±0.84) mg/m2,可以完全覆盖油滴表面,维持乳液稳定;乳状液的Zeta电位值为(-21.57±1.88)mV,平均粒径为(11.13±0.58) μm;乳状液中蛋白的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结构(17.6±0.10)%、β-折叠结构(41.1±0.18)%、β-转角结构(18.2±0.07)%、无规卷曲结构(23.1±0.12)%;乳状液中磷脂主要是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酸(PA),其中PC含量最高;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乳状液的黏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平衡,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黏度呈现先降低后稍有增加的趋势;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乳状液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推荐文章
pH对水酶法大豆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乳状液
水酶法
pH
稳定性
机理
油水乳状液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含水原油
乳状液
稳定性
界面
响应面优化大豆乳状液冷冻微波解冻破乳工艺研究
响应面
水酶法
乳状液
冷冻微波解冻
破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乳状液的组成成分及相关性质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油脂 学科
关键词 大豆乳状液 组成成分 相关性质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油脂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01.2|O648.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杨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28 1324 17.0 22.0
2 齐宝坤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127 685 12.0 16.0
3 谢凤英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44 57 4.0 6.0
4 胡淼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15 37 4.0 5.0
5 孙禹凡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14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乳状液
组成成分
相关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油脂
月刊
1003-7969
61-1099/TS
大16开
197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0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