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回顾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成长历程,其百年来的道路,即是在不断反思自身'写法'的过程中日趋复杂。这种'复杂'大体属于积累性的,但在这种积累性复杂的背后,或许还能感受到某种'重复性单调',围绕构建学科基本形象的努力所展开的话题,多数讨论都停留在诸如'范式'、'合法性'、'以西释中'之类的宏大叙事层面。百年来汇聚在中国哲学史名义下的学术共同体,对自身地位的焦虑,恐怕不完全出于对类似'哲学'、'智慧'、'诠释'之类术语意义理解方面的困惑,而是更多觉察到在一种'大词滥用'的讨论环境中,使相关话题向更具有细节上的可分析性的方向转移的困难。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范畴之"五行"
中国哲学史
基本范畴
五行
黑格尔的哲学史观简述
黑格尔
哲学
哲学观
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对现代德育的意义
现代德育
可接受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西释中”何以成为问题——中国哲学史现代诠释的可接受标准判定
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以西释中 中国哲学史研究 冯友兰 现代诠释 可接受标准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3
页数 3页 分类号 B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匡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16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以西释中
中国哲学史研究
冯友兰
现代诠释
可接受标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2096-1979
31-2120/C
大16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28室
4-918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0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