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性论无疑是早期儒家最为W关注的问题之一。自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以来,早期儒家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论思想,较为著名的当属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对于早期儒家人性论,学界较多关注人性的价值方面,即人性的善恶问题。但除了人性的价值方面外,对于人性的研究还涉及一个其与物性异同的问题。早期儒家对于人性、物性异同的问题,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人性、物性相异模式。这是自孔子以来儒家人性论的主流模式,以孟子为代表;一种是人性、物性相同模式。相比前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居于比较次要的地位,以《中庸》为代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两种模式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早期儒家 人性论思想 善恶问题 习相远 主流模式 性相近 性恶论 《中庸》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49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蜜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41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期儒家
人性论思想
善恶问题
习相远
主流模式
性相近
性恶论
《中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11-4116/C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2-465
出版文献量(篇)
50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