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对亳菊硫磺熏蒸过程中硫磺的剂量对亳菊褐变酶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0,4,8,16,50,150,200 g·kg-1(硫磺量/鲜亳菊量)7个不同剂量硫熏亳菊样品中褐变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时采用HPLC测定这7个不同剂量硫熏亳菊样品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通过褐变酶的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含量、菊花的外观性状等综合评价不同硫熏剂量对亳菊品质的影响.结果 发现随着硫熏剂量增加,亳菊中PPO,POD酶活性显著降低,当硫熏剂量为4 g·kg-1时,PPO,POD酶活性显著降低,当硫熏剂量大于8 g·kg-1时,PPO酶即可达到完全失活.考察不同硫熏剂量对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硫熏剂量为8 g·kg-1时,绿原酸的质量分数要高于4g·kg-1和未硫熏的样品,此后增加硫熏剂量,绿原酸的含量不变;推测其主要原因为亳菊在采收时鲜花组织被破坏,导致褐变氧化酶被激活,而硫磺熏蒸过程明显降低了褐变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了反应底物(绿原酸和异绿原酸等)中的酚转化为醌类物质,使得奎宁酸类成分得以较好的保留,但是当硫熏剂量达到8 g·kg-1或16 g·kg-1时,奎宁酸类成分含量不再变化,表明此时硫熏已达到饱和剂量.同样,硫熏剂量较高时,亳菊中黄酮类成分木犀草苷含量高,而其他黄酮苷元类成分的含量低,推测硫熏抑制了亳菊体内水解酶的活性,减少了黄酮苷水解为苷元,其反应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验证.该研究发现硫磺熏蒸虽然可以明显抑制褐变,但是不同剂量硫熏对亳菊样品化学成分影响差异较大,影响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疗效的稳定性,过度使用硫磺易造成亳菊药材有大量SO2残留,因此不同硫熏剂量对菊花品质的影响显著,生产中不建议采用;小剂量硫熏即可达到防止酶促褐变,当硫磺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可达饱和状态,在迫不得已需要硫熏时,建议小剂量使用.该文通过研究,明确了硫熏剂量与酶活性、菊花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规范菊花采收加工,保证其品质提供指导.
推荐文章
亳菊试管嫁接苗褐变生理机制研究
菊花
菊试管微嫁接
褐变
两色金鸡菊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两色金鸡菊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烤烟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相关性
陈化烟叶褐变程度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烟叶
陈化
褐变
因素
化学成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硫熏剂量对亳菊褐变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硫熏剂量 亳菊 褐变酶 化学成分
年,卷(期) 2019,(22)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与炮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2-48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90901.3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11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硫熏剂量
亳菊
褐变酶
化学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药杂志
半月刊
1001-5302
11-2272/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4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38
总下载数(次)
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