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探讨第一版至第五版《中医诊断学》教材的发展及演变,旨在促进今后《中医诊断学》教材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对教材编写背景、教材内容、编写结构的梳理对比,总结得出:一版教材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奠基工作;二版教材增强了诊断学理论的系统性;三版教材基本确立了中诊两大核心理论的框架;四版教材使教材内容进一步丰富;五版教材集1~4版教材之长,使中医诊断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基本定型,为之后《中医诊断学》各版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文章
对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几个问题的探讨
中医诊断学
但热不寒
绝汗
中气
宗气
《中医诊断学》模拟教学法的探讨
中医诊断学
模拟教学
中医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中医诊断学》全国统编教材沿革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中医教育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统编教材 沿革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42
字数 34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0.01.115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维骐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38 69 5.0 7.0
2 李姝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3 0 0.0 0.0
3 谭鸿铭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诊断学
统编教材
沿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教育
双月刊
1003-305X
11-1349/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82-44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19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