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脉象的非直观性使得初学者体会和掌握脉象时有一定困难。为了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历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均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为纲,以此6种纲脉的脉象构成要素为分类依据,归纳了其余脉象。六纲分类法中的6个纲脉,与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纲领相对应,该分类法虽简明扼要,但鉴于一些脉象为多要素构成的复合脉,使得以“一要素概括多要素”的六纲分类归纳法不能体现相应类别下复合脉的多维性和独特性,且因为脉象要素的多样性,六纲脉中涉及的6种要素不能涵盖其他要素,从而不能准确反映相应类别下一些脉象的特征,不利于学生对脉象特征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阐述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特征的基础上,以“构成要素分解脉象”的形式,通过列表归纳28脉的特征,旨在让初学者系统理解并掌握28脉中每种脉体象特征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诊断学》教材中28脉的归纳方法初探
来源期刊 中医教育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脉象 六纲脉 脉象要素 28脉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教材建设】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7,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G642
字数 45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15.03.16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秀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59 569 13.0 21.0
2 王天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186 2979 30.0 46.0
3 赵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70 993 19.0 29.0
4 宋月晗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104 771 14.0 23.0
5 关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45 394 10.0 18.0
6 薛晓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87 835 17.0 26.0
7 李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35 160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5)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诊断学
脉象
六纲脉
脉象要素
28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教育
双月刊
1003-305X
11-1349/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82-44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19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