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开腹与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治疗Ⅲ期右半结肠癌临床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受CME术治疗的126例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67)与开腹组(n=59).根据中国成人肥胖标准,将腹腔镜组再分为BMI正常组(A组,BMI<28)和BMI超标组(B组,BMI≥28);将开腹组再分为BMI正常组(C组,BMI<28)和BMI超标组(D组,BMI≥28).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炎症指标(外周血内L-6、L-8、CRP)、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内CD3+、NK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比值)和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水平,以及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转移和肿瘤相关死亡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与C组相比,D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IL-6、IL-8、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CD3+、NK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开腹组;A组术后L-6、L-8、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CD3+、NK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B组;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术后炎症(IL-6、IL-8、CRP)和免疫功能(CD3+、NK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CEA、CA19-9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A组与B组、C组与D组术后1个月的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A组与B组、C组与D组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CME术治疗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靠,近远期疗效均达到开腹CME的效果,且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BMI超标即肥胖增加腹腔镜下CME手术操作的难度,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但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均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