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实验探索不同酸碱度预处理、pH值、温度和振荡频率四种不同因素对大豆秸秆释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NaOH预处理2 h的情况下,释碳效果较好,前10个小时释放迅速,释碳量高达470.256 mg/L;不同pH条件下对比试验表明,pH=7时,经过2 h释碳量达到最大值,为168.872 mg/L;温度为35℃时,经过2 h COD释放量达到峰值226.240 mg/L;当振荡频率为80 r/min时,经过2 h秸秆释碳最多,为172.800 mg/L.
推荐文章
大豆秸秆栽培白灵菇配方的初步研究
大豆秸秆
白灵菇
配方
添加碳氮对大豆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大豆秸秆
秸秆还田
土壤呼吸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荞麦秸秆、大豆秸秆、冰草配比苜蓿对绵羊饲粮组合效应研究
组合效应
荞麦秸秆
大豆秸秆
冰草
苜蓿
精料补充料
大豆秸秆酶水解及L-乳酸发酵
大豆秸秆
酶水解
干酪乳杆菌
清酒乳杆菌
乳酸发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秸秆释碳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环保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豆秸秆 固体碳源 释碳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科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X505
字数 29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荆肇乾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9 332 10.0 12.0
2 张轶洋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3 池艳辉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张云凤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5 陈立煌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6 李雯静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2)
共引文献  (12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秸秆
固体碳源
释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保科技
双月刊
1674-0254
52-1143/X
16开
贵阳市金阳新区铜仁路1号
66-5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