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优化白藜芦醇纳米混悬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白藜芦醇纳米混悬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 17 PF为助悬剂,泊洛沙姆F188为表面活性剂,以粒径及多分散指数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白藜芦醇纳米混悬剂的最佳处方,并采用桨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评价其药物释放特征.结果 优化后的纳米混悬剂处方为:白藜芦醇的质量浓度为29.2 mg/mL,助悬剂PVP K17PF的质量分数为0.38%,表面活性剂Poloxmer 188质量浓度为3.63 mg/mL.所制备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大小为145 nm左右,在1 h的累积释放接近80%,释放机制为扩散作用为主.结论 将白藜芦醇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可以提高白藜芦醇的溶出度,为难溶性药物白藜芦醇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推荐文章
pDNA-巯基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Box-Behnken效应面法工艺优化
巯基壳聚糖
质粒DNA
纳米粒
Box-Behnken效应面法
离子交联法
工艺优化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紫檀茋纳米混悬剂处方
Box-Behnken
效应面法
紫檀芪
纳米混悬剂
反式白藜芦醇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白藜芦醇
纳米粒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工艺优化
体外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Box-Behnken Design设计优化白藜芦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
来源期刊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纳米混悬剂 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 反溶剂沉淀法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药剂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21
页数 7页 分类号 R944.4
字数 49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809/j.cnki.2096-3653.20200307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8)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藜芦醇
纳米混悬剂
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
反溶剂沉淀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783
44-1733/R
大16开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46-14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816
论文1v1指导